
北宋时期,国运持续了168年,皇宫内的王子们个个才华出众配资网站首选,然而最有才的,莫过于宋徽宗的第三子赵楷。遗憾的是,赵楷并未能登上皇位,成为北宋历史上一大痛惜之事。
宋徽宗生平可谓子嗣众多,共有32个儿子和34个女儿,实在是令人惊叹。初期最为人知的皇子有两个:一个是皇后的儿子赵桓,另一个是王贵妃的儿子赵楷。赵桓年纪较大,且母亲是皇后,这使得他天生就拥有了成为太子的优势。尽管如此,赵桓并没有特别突出的才能,他性格古板、不善言辞,人缘较差。与之相反,赵楷则多才多艺,兴趣广泛,尤其在书法、绘画、诗文等方面,不亚于其父徽宗。作为一位父亲,徽宗自然对这个与自己兴趣相投的儿子十分宠爱。 然而,在古代,继承人多由出身决定,徽宗虽不情愿,但还是立赵桓为太子。尽管如此,他并没有忽视赵楷,常让赵楷参与政务。为了培养赵楷,徽宗特意破格任命他为提举皇城司,负责京师的安全,并密切监视民间动静。徽宗还邀请蔡京、王黼等大臣时,总让赵楷陪同,而非赵桓。种种迹象让人猜测,徽宗似乎已有废立之意。 或许徽宗真的考虑过废掉赵桓,毕竟赵楷的才华显赫。为了证明这一点,徽宗让赵楷参加殿试,结果赵楷表现出色,夺得状元。但徽宗担心人们指责自己偏袒儿子,便将赵楷的名次降至探花。这个成绩足以让赵楷有资格参与朝政,甚至出席重要的政务讨论。 然而,太子赵桓自然感到危机四伏,担心自己会被废除。而赵楷也逐渐感受到父亲对他的宠爱和破格待遇,心中更是产生了想要取而代之的念头。朝中的大臣们也不乏在私下里和赵楷接触,暗中揣测未来的政局。可是,赵楷的好运并没有持续太久。一次,徽宗在王黼家中发现了王黼与梁师成之间的秘密通道,这一发现让徽宗愤怒至极,他立刻指责他们结党营私,最终导致王黼和梁师成的失势。赵楷争取太子之位的希望,随之破灭。 时光流转,宣和七年,金人入侵,徽宗担心北宋灭亡,于是将皇位传给了赵桓,自己则退位成为太上皇。赵桓即位后,立即对赵楷展开报复,取消了赵楷的皇城司职务。靖康元年,赵楷被任命为凤翔、彰德军的镇守使,从此完全失去权力,退出了政坛。 钦宗赵桓在位期间,对金国的战略摇摆不定,导致北方局势动荡不安。最终,北宋灭亡,徽宗与钦宗一起被金人掳走,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耻随之发生。若是赵楷能够继位,稳住京师,或许靖康之耻就不会发生,北宋的命运也许会有所不同。 发布于:天津市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