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许多人读过《明史》后都知道,朱元璋曾为孙子朱允文挑选过一位大将股票10倍杠杆正规平台,但令人意外的是,朱允文却没有任用这位优秀的将军,反而选择了一个毫无能力的李景隆。朱允文最终的失败,某种程度上也与他祖父朱元璋的做法有关——朱元璋为建立大明帝国所依赖的那些老将,几乎在他去世后都被杀害了。如果这些将军还在,或许能给朱允文提供更强大的支持。
朱允文从小生活在皇宫里,过的是温室般的生活,而且他性格急躁,刚登基就急于削弱藩王的势力。燕王朱棣因此开始谋划反叛。历史记载,当时在北京城内有不少燕王的旧部,他们看到朱棣起义,纷纷跟随他,后来也陆续征服了多个地方。 朱允文在形势危急时,曾派遣耿炳文出征。耿炳文是朱元璋留下的两位重要将领之一,另一位是郭英。耿炳文曾在长城防守多年,并以少胜多的战术屡次取得胜利,因此在当时被认为是“守”方的典范。他对抗敌军的能力无可挑剔。 而朱棣,作为燕王,擅长进攻,军事谋略很高。许多历史学者认为,朱棣和耿炳文的较量其实就是“攻”与“守”的对决,二者各有千秋。朱棣的作战风格和汉朝的名将霍去病相似,精于进攻。耿炳文则精通防守,曾经在长城防线守了十年,战无不胜。即使在敌军攻势强劲的情况下,他依然能以少数兵力将敌军逼退,展现了超凡的防守能力。 然而,事情的发展却发生了变化。尽管耿炳文在防守方面非常强大,但当朱棣亲自率军进攻时,耿炳文已经年逾六十,依然亲自带兵迎敌。朱棣采用了偷袭的策略,耿炳文损失了接近一万兵力,但依然坚持在城内防守。最终,燕军在面对耿炳文坚强的防守时,无奈撤退。可见,耿炳文的防守能力是多么强大。 但朱允文却在关键时刻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——他将耿炳文撤下,换了其他人去守城。结果,城池失守,朱允文的失败也由此加速。朱棣没有直接与耿炳文较量,但如果朱允文坚持使用这位老将,局势可能会大不相同。历史上常常有“如果”之说,但结果已经发生,朱允文的命运因此而改变。 更让人惋惜的是,历史没有给朱允文太多机会。李景隆接替了耿炳文的职务,但李景隆的无能让局势进一步恶化。李景隆不仅让敌人攻破了城池,甚至将城门拱手相送,导致整个局面彻底崩塌。如果朱允文能听取大臣的建议,杀掉李景隆并恢复耿炳文的职务,历史的结局或许会有所不同。 朱允文的最终下场至今没有确凿的答案,有人说他在失败后消失,有人说他成为了和尚。而耿炳文则在朱棣即位后,因为身穿带有龙凤图案的衣服而被弹劾。为了避免屈辱,他选择自尽,实在令人感到惋惜。而那个“背叛”的李景隆最终被朱棣软禁致死,成为了历史上的一大罪人。 这段历史让人唏嘘不已,也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:领导者的决策关系到国家的命运,而一个错误的选择,可能会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。 发布于:天津市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